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情感成熟的三条路径 
【特别提示:原文在昨天3.8节发布,但本文男女通用】今天是3月8日。和几个朋友祝贺节日快乐都被训了,因为貌似大家都不愿意被和“妇女”二字联系起来。的确,爱美的大家都希望青春永驻,所以对于年龄增长都有些埋怨。但是在努力保有容貌的同时,很多女性却忽略了心智与情感成熟的重要性。
 

幸福的生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上去似乎主要看脸,主要看气质,但是时间久了,还是由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多成熟来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提示我们关于性别和年龄的节日里,让我和你聊聊要想更成熟,我们可以走的那些路。

之前的文章《情感上的成熟是这样开始的》里面,我提到了关于成熟的首要步骤是把注意力从获得他人关爱转移到个人成长发展上来。当你逐渐开始迈出这一步后,生活就会有很多可能性,也会有很多需要完成的事情。我在咨询的过程中,会和很多来访者一起面对成长与成熟的问题,而以下的三个主题会一直反复出现。

索取和给予

由于孩童时代的我们非常依赖父母的关爱,所以说作为孩子,我们最擅长也最有利于我们生存的一个技能就是索取。小孩子因为没有资源和能力,所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索取和获得照顾人提供的一切,并且尽自己所能保有这些所得。从还未睁眼的婴儿本能地用力吮吸母乳开始,这种技能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可是当我们逐渐成年后,也需要开始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包括对别人的责任。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资源和能力也会增加,因此成熟的过程多少是一个从索取者走向提供者的转变。这个转变如果不完成,那么一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和伴侣,家人的关系就可能出现诸多问题。

谈恋爱的时候一个很常见的状况就是,很多人会总是计较自己的伴侣不够完美,总喜欢挑剔对方,总想着会有更好的人存在。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可能的确是伴侣的问题。但如果你一次又一次的感情里反复出现这样的状况,那么就有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了。

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来源于你还处在“索取”的心态中,而非“给予”的心态中。当一个人主要关注索取的时候,他所看到的人际关系都是交易和交换,所以他当然希望那个爱自己的人是尽量完美的,因为这样才能最大化自己的收获。但是索取者们忽略的一个简单事实是: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儿童索取的本能是无限存在的,所以如果你允许自己一直停留在这状态里面,就会一直挑剔,也会一直感到不满足。这种不满足,并不是完全来源于周围的人或事不够好,而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还以为自己处在儿童阶段,不敢或者不愿意考虑以一个成年人身份给予别人的事情。

我们常说人无完人,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伴侣。这话说的容易做的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接纳的前提是你要从索取模式转换为给予模式。为什么成熟的仁爱的父母总能够原谅自己孩子的任何过错?因为他们处在给予模式中,对于他们来说孩子的对错好坏并不影响他们的给予。我们在热恋期全力为对方付出的时候,也会常有“对方是完美的”这样的印象,我认为这不完全是因为热恋期的盲目迷恋,更因为当一个人给予的时候,对方所给予的感动和感激就是最完美的回应。

能做什么?你是个索取者,还是个给予者?你做了哪些事情来让自己成为一个给予者?你会怎样让自己的伴侣感到你在给予他们?倘若你被“总是找不到完美伴侣”问题困扰,或许这些问题会让你豁然开朗。

质疑界限感知

我们每个人对于这个世界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感知,最初都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在孩童眼里,自己的父母几乎是全能的,也包括了父母对于事情的判断和决策力。从小爸妈就会告诉我们这个可以做那个不可以做,他们的权威指导下,我们形成了对是非对错界限的感知。

而我认为走向成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重新审视和质疑这种权威,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过程。我在咨询中发现有不少来访者,太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意愿,或者一直处在把父母视为全能的状态中,而忽略了父母也有局限和缺陷这个事实。结果就是从婚恋到事业,从为人处世到自我认知,这些来访者都会把父母的条条框框套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感到很受限制很不舒服,另一方面却又无能为力。

有的朋友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质疑父母的权威,因为觉得这样似乎会伤害关系,带来冲突。但是我需要你真正质疑的并不是父母意图,我知道很多父母都是带着爱自己孩子的心来教导子女的。我需要你质疑的是通过父母传递给你的对于界限的感知。

这些感知可能形成于父母们的人生经历,甚至来自他们的父母,这些感知在过去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感和保护。比如父母一代普遍认为离婚是件羞耻的事情,之所以有这样的认知,是因为在他们的年代,离婚是很少见的状况,而这种羞耻的感知避免了他们让自己陷入社会的批判。但是如果把同样的感知放在当下,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这些界限所提供的保护作用并没有那么强了,甚至反而可能因为坚持这些界限而饱受折磨。

你需要明白的是,质疑父母的世界观和是非观并非是一件不孝顺不友善的事情,而仅仅是我们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做出的必要调整。不作调整,你会继续顺从父母意愿,但是和自己和社会脱节。做出调整,你会和父母产生冲突,但是自己会有更多的成长机会。

能做什么?你脑海里一定有很多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的界限划定,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当中。这些界限是否来自你的父母?他们因为坚持这些界限获得了哪些好处?而你如果在你所处的时代里依然坚持这些界限,又会承担哪些代价?我鼓励你多一些这样的思考和质疑,记住这样做的意义是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换一个你去面对过去

几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大大小小的创伤。当这些创伤发生的时候,我们可能还处在单纯幼稚的阶段,并没有足够能力去理解和面对这些创伤。而人又是非常依赖经验的动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态度,很容易被过去的这些创伤体验所影响。

拿我自己来说,小时候经常被消极地评判,而作为孩子并没有力量去反驳评判我的人。所以逐渐形成的惯性就是对任何形式的评判都感到恐惧,因为被评判会触发自己深深的无力感和绝望感。由于一直带着这样的创伤在成长,所以对于获取别人评价和反馈这件事情一直都很避讳,即使很多时候他人的评价是积极的,我也会有本能的抵触和逃避感。这样的态度显然会影响我的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

成熟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你能够以成年的自己去面对曾经的创伤,而不是继续以孩子的身份和心态来面对。因为当下的你有了新的认识,思想和生活经验,也在情感和心智上有了很多的力量。想象一下把现在的你原封不动地放到曾经体验创伤的场景里去,你会有任何不同的行为或者言语吗?

咨询中的绝大多数情况下,来访者都会意识到自己其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面对。当然会有,因为成年人和小孩子在心智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习惯了去逃避那些创伤,而忽略了其实自己已经不再是当时的那个孩子。

在我自己的例子中,会发现曾经的批判今天早已不成立,而且我早已学会了客观地接纳自己的缺点,抵御过分的指责。所以当意识到这一点时,我感到了相当的释怀。形象地说就是,现在的我回到了过去,告诉那个当时的我:“没关系,你可以离开这里了,让我来替你面对这一切。”

每个人都会经历创伤,我们不必因为不可改变的过去而感到绝望。没有创伤,或许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成熟的终极状态,意味着你可以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变强变自信变聪明,然后不断地用新的自我去面对过去的经验。然后你会发现绝望和遗憾的感觉,会随着你的成长而不断减少,留下的只有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能做什么?曾经哪些体验伤害了你,至今都对你有影响?如果换了现在的你回到当时,会以怎样不同的方式面对?如果你暂时还面对不了,那么当你变成怎样的人时,就感到能够面对了?如果有条件,我鼓励你在咨询师的支持之下去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最后祝各位女人们节日快乐,也祝各位男人们能够被身边女人们的快乐所感染。不论我们有怎样的差异,最终都是会和彼此相爱的。当你带着“可能会爱上”的眼光看待对方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可爱一些。

 
话题:



0

推荐

史秀雄

史秀雄

8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Steve Shi是一位专注80后90后情感婚恋、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同时也是微博、知乎和微信公众平台知名博主。Steve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科、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师从知名华裔社工教授曾家达博士。参与编写了《知行易径:基础与应用》和《知行易径:应用与反思》两本学术著作,拥有超过1500小时的个案工作经验和超过500小时培训授课经验。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社工系专业督导,知名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导师,谈性说爱中文网、时尚COSMO等媒体的情感专栏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