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正文开始前想先声明两点:第一,我是个男的,我带着最大的善意写这篇文章。第二,这不是一篇能给为你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干货文,但是如果你在乎女性和性别的话题,我鼓励你能够读完全文。

道德幻觉

《中国式相亲》,韩寒电影主题曲,Trump就职和次日的Women’s March,还有几天就要到来的春节假期。最近的日子不太平,尤其对中国的女性来说,神经几乎每天都在被挑动。我是个未婚直男,在决定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基本上的态度都是回避不思考,原因我后面会解释。但是因为好友女王C- Cup的影响,我从未真的对性别和女权的议题失去兴趣。扪心自问,内心的声音告诉我我想要参与,我想要尝试贡献。

美国分成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党派在许多问题上的看法针锋相对。比如说到人工流产问题,民主党显然是pro-choice,也就是强调选择自由的一方,而共和党则是pro-life,认为生命是上帝的神圣给于。但是当说到枪支管控的问题时,民主党是pro-life的支持禁枪的,共和党则是pro-choice,认为拥有枪支是宪法给予的自由。

有注意到这当中的矛盾吗?为什么一个党派可以两个不同的问题上有截然相反的两种道德论断呢?人们都有道德本能,比如3,4岁的小孩子在一起玩耍,你都能看到他们会关注彼此的玩具数量是否分配均匀。但是我们经常会利用道德论断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试图坚持一个统一一致的整体道德观。

因为这个缘故,关于权益和平等的意识形态斗争出现了许多荒谬的情况:俄勒冈大学墙上的马丁路德金名言被因为“没有足够包容其它少数群体”被撤下(虽然后来又被装回),参加反种族歧视游行的白人被要求悔过他们特权,我的母校多伦多大学一名教授因为抗拒使用75个代表不同性别的代词被围攻。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但是关于人的共性在身边,在网上依然可见。我们会假设和我们对话的人自己的道德出发点是恒定不变的,但是人性的危险之处就在于我们更喜欢做对的那个人,而不是公平的那个人,即使这意味着自己的言行可能是自相矛盾的。

望而却步

为什么前面我说自己一直是回避不思考的呢?因为即使作为一个多年以来一直关注女性情感和心理健康,鼓励女性成长,思考和追求个人理想,甚至在网上实名发誓会随时出手干预针对女性暴力行为的心理咨询师,当我作为一个男性试图就某些和女性,女权相关的问题发声时,依然会遭遇到来自许多匿名网友充满恶意的攻击。这些攻击让我感到挫败,觉得所有的讨论是否真的会有意义。

个人层面,我并不会特别介意这些攻击,因为早已学会了自动过滤非建设性批判。但是让我感到担忧的是,如果我这样一个其实很有意愿去参与女性议题的男性在这个过程中都会感到退却,那么其他的男性呢?包括其他一些对这个话题关注度还不高的女性呢?

因为阵营不同,标签不同,权力位置不同而被敌对化,遭遇煽动之下的攻击,会让对于任何议题的探讨和倡导成为一种集权意识形态般的压迫。这样的压迫阻碍开放的对话和不同观点,寻求绝对的真理和政治正确,讨伐观点异己者。

所以不论你是一个会为性别和女权问题主动发声的KOL,还是一个关注这些问题的普通女性,不论你的探讨平台是社交媒体,还是生活中朋友家人之间的对话,我都希望让你明白:如果你想要为自己所倡导的事业和理想做贡献,最有帮助的方式是创造一个友好开放的环境,让不相关的,不关注的,甚至是观点相左的人参与进来。

基于对性别,性向,肤色或者其他任何标签的攻击,都只能进一步让你关注的议题被进一步的边缘化。当你以暴力的武断的口吻辩驳时,当你拒绝完整清晰地了解别人的观点时,你是在伤害而不是促进自己关注的社会议题。遗憾的是,关于性别议题的语言攻击的现象充斥着网络,这只会让赞同理性和对话的人敬而远之,让女权主义者们失去本来可以支持理解支持她们的那部分人。

可能有的女性会说,有的直男癌就是他妈死脑筋,对女人只有歧视和偏见,我凭什么要耐心对话。是的,这正是关于性别议题的挑战,但是这个挑战不可以被越过,只能够正面的面对,即使面对是很困难很痛苦的过程。如果你足够在乎女权,那么就尝试着让自己耐心,如果你没有那个耐心,那么至少也避免让这个议题成为一个充满攻击性和愤怒的话题,让其他本来有兴趣参与的人望而却步。

如何探讨?

说到女权、性别问题和生活的实际关联,可能催婚是一个最普遍的例子了。春节回家被家人催婚,除了人际关系界限的问题以及亲子关系的权力问题以外,也是性别平等问题最集中体现的地方。面对生活中许多类似的情况,怎样的探讨和面对方式能带来好的结果?

我所知道的所有成功故事里面,无一不包括持续的对话以及大量的耐心。类似的,在处理和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里,所有的成功案例也都如此。处理任何差异,为任何社会议题做倡导的过程,都需要是一个创造对话,促进彼此了解的过程。

目前为止我所看到的关于女权的讨论里面,极少有对于男性观念和思考的深入分析。许多情况下男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只是被简单粗暴地贴上标签,再被批判和嘲讽。可如果关于女权的探讨成为了一个只有女性参与的过程,那么女权运动要如何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

只有当白人也开始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时,当直人也开始呼吁同志的合法地位时,变革才真的会发生。网络上面匿名的辱骂和攻击不仅不是道德和权利意识的体现,反而是破坏平权运动的无知罪恶。

这或许也和大环境有关,北美这方面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靠公益机构和民间团体,因而在发表言论的时候更多考虑公众形象和社会责任,会选择相对友好的、教育性的,鼓励邀请对话的策略。国内性别议题的发声者有许多是个体,需要利用争议和对抗来拉拢人心,获得关注率,其逻辑和Trump竞选总统时的媒体策略异曲同工。

但最终合理的方式还是对话。社会心理学家Robb Willer在他的TED演讲上分享了他关于正确对话方式的研究。如果让民主党和共和党受试者撰文说服对方,最终文章中强调的都是自己党派所推崇的价值观念。但如果让他们在撰文之前先阅读一篇从自己党派价值观出发的文章,那么最终他们所写的文章其实会更加包容和拥护对方观点。

比如民主党基于同情和关怀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但如果可以将这样的观点转化成共和党拥护的纯粹主义观点,也就是从对地球母亲的关爱转化为保持天空和环境的纯净,那么双方对于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将会大大靠近。

这是一个很有启发的发现,因为如果女权运动人士希望赢得男性的认同和支持,单纯强调自己阵营的价值观念实际上只会使价值观对立持续下去。但如果能够通过对男性价值观的了解,发现性别平等问题中符合男性价值观念的部分并加以倡导,势必会是更加有效的倡导方式。比如传统男性气质强调侠义、正气、阳刚的特质,或许可以很好地和帮助女性面对歧视相结合。

总结

我不是性别研究和女权方面的专家,我也不敢认为自己的观点一定合理,但是我十分坚定地愿意参与任何理性而又有建设性的对话。在看过了Trump的当权所带来的一系列动荡,以及北美政治正确和社会正义战士(social justice warrior)的带来的矫枉过正之后,我越发感到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危险和机遇并存的年代。

如同Robb Willer在他的演讲里提到的那样,现在的时代很像那种好警察坏警察的电影,一般在第二幕里面,两个人都会因为差异带来的冲突而变得疏远。但是最终两个人走到一起,克服了个体差异,才能协力解决问题,并且获得更加深刻的友谊。

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和彼此的这些疏远,或许就是我们重新走到一起的前奏。

话题:



0

推荐

史秀雄

史秀雄

8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Steve Shi是一位专注80后90后情感婚恋、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同时也是微博、知乎和微信公众平台知名博主。Steve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科、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师从知名华裔社工教授曾家达博士。参与编写了《知行易径:基础与应用》和《知行易径:应用与反思》两本学术著作,拥有超过1500小时的个案工作经验和超过500小时培训授课经验。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社工系专业督导,知名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导师,谈性说爱中文网、时尚COSMO等媒体的情感专栏作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