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即使你从没学过心理学,也大约能够知道家里爸妈要是很强势,那么孩子多半是比较内向顺从的。生活在大人阴影之下,小孩的个性,想法和喜好会很难有表达的空间,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软弱自卑的性格。

我的来访者中这样的朋友不在少数,小时后受了好多年压迫,被父母各种否认打压。其中有一位,父亲刚好是老师,严肃刻板之余又有些头脑,所以批评起孩子来比一般的父母厉害。可是让我这位来访者最为困惑的是,父亲似乎总是有双重标准,对孩子严格对自己宽松,在家里强势在外面却和善。面对苛刻的父母,小孩子的本能反应是通过顺从迎合来换取认可和安全感,但是当我们无法搞清楚到底如何可以让父母真的满意的时候,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挣扎中。

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类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挑剔刻薄千变万化,并喜欢为这样的行为冠以“我是为你好”的理由。可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再淘气的孩子都有她的优点和天赋,没有任何人是真的一无是处的。如果父母客观和建设性地评价自己的孩子,是绝不可能只有批评没有认可的。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对你过度批判,那么我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这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的缺陷。我想在本文和你分析这样的父母的心理过程,并为处在这样状况中的你提出一些行动建议。

投射认同

心理学里面的客体关系理论有一个概念叫做投射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我们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为例来解释,父母自己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他们内心和自己的关系,而当这个关系里有一些部分是他们痛苦的时候,就会把这个部分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以此来减轻痛苦。

所以如果你的父母一直打压批判,并且让你感到自卑,那么真相是很有可能他们自己也是自卑的。你感到的自卑,其实是他们内心的自卑感被投射在了你身上。换句话说,自卑的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很挑剔刻薄,而如果一个人非常擅于对别人挑剔刻薄的话,那么他一定不会对自己善意到哪里去。当我听到我的来访者复述那些来自父母的恶毒语言时,一方面为来访者们感到心痛,另一方面也为充盈父母内心的恶意所震惊。

我了解到我的这位来访者的父亲从小在一个严苛而又艰苦的环境里长大,经常被家人粗暴地对待,所以父亲内在的性格很可能也有相当自卑的一个部分。由于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父亲和自己的关系是十分紧张的,因为他始终处在对自己的打压和批判中。而父亲在和孩子(也就是我的来访者)的关系里就把自我批判的部分投射在了孩子身上。这就是为什么父亲没有办法站在客观的角度褒贬平衡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因为他对孩子的批判其实是自己内心自我批判的呈现。

投射认同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第一,被投射一方会失去自己的身份,被困在投射出来的关系里。许多人在和父母的关系里感到无力,迷茫,甚至无法感觉到自己的真实感受,这都是受到了父母投射出来的关系影响。第二,病态的投射认同往往是无意识中完成的。所以那些强势和自以为是的父母,看上去并不像是自卑的样子,但这仅仅是因为他们自卑的部分早已被压抑和隐藏,只有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才会重新显现。

自卑的父母

中国的50后60后一代经历了很多难以言说的创伤(我推荐每一位希望更多了解自己的朋友,花些时间去了解父母的成长经历以及中国解放后30十年的历史),所以虽然现在的他们看上去都像是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了,但你如果真的去深入了解他们的过去,会明白那样的成长经历几乎不可能早就心智健全,自信谦和的个体。

如果父母自己是自信,自爱和成熟的,那么他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必然也不会如此极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断改善和提升的必要,但父母面对幼稚的孩子时是选择用爱,包容和鼓励面对,还是施以批判,打压和暴怒,完全取决于父母自己的心智成熟度。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很糟糕,那么或许他们自己从来就没有被他们的父母善待过。作为子女,我们必须认识到父母自卑的本质,才能够充分理解他们的行为。

一个自卑的人会有哪些典型的表现呢?第一,他们可能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偏执地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第二,他们在看到别人犯错误时会迫不及待地批评讽刺攻击,因为对他们来说善意和包容是软弱无能的表现。第三,自卑的人因为自我评价随时受到威胁,所以他们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自我感觉良好。

这就是为什么挑剔刻薄的父母难以取悦,因为他们没有一致而明确的标准,他们只是会利用任何可能的机会来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我的来访者写了一篇作文,他父亲会从各种角度批判写的不够好,而当这篇作文被老师给了高分之后,父亲又会拿着作文到处和人炫耀。同样一篇文章,为什么父亲的反应会如此不一致,当我的来访者明白了“维护自我感觉良好”的动机后,才有机会停止对自己的质疑。

自卑的娃?

之所以给自卑的娃打上问号,是因为我认为我们这代人的自卑并不是病入膏肓的,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去改变。至少我们的自卑还没有强大到让我们无法面对,需要压抑到潜意识里面去。如果你能感到自己自卑,这是好事情,这说明你的自我意识和反省能力依旧存在,所以也就还有机会从投射认同的漩涡里走出来。

你要明白自己的自卑感并不完全和你这个人有必然的关系,许多深陷父母投射认同的孩子其实在生活中都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方面。父母认为你糟糕,只是他们的主观看法,并不是事实。他们对你挑剔打压的多,是因为那就是自卑的人喜欢做的事情。我在咨询工作中帮助过许多有类似问题的年轻人一点一点从这漩涡中走出来。

总结下来,有这样几件事情是对他们非常有帮助的:

第一,了解你父母的成长经历。

这听上去好像是一件很简单平常的事情,但是目前为止我没有遇到一个来访者没有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启示和醒悟的。面对挑剔的父母,我们很容易把所有精力集中在如何取悦和做得更好上面,却很难有意识去深入了解苛求我们的父母们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你足够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就会像知道他们在的人格,自信,理性,思想水平等方面可能非常落后。了解他们的过去,能够让你们的关系更平衡,因为你不再需要本能地全盘接受他们的想法和要求,你会把他们当人看,当人对待,父母的形象将不再那么不可质疑与反驳。

第二,区分自我感觉维护和客观评价。

面对挑剔和打压,我们必须先搞清楚父母这么做的意图,再决定要不要真的接受他们的观点。记得前面我说的吗?自卑的人会抓住任何机会来让自己感到自我感觉良好。如果你带着这样的角度去看待很多挑剔刻薄的父母,就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在玩着各种卑劣的小把戏,利用孝顺,成熟,道德,情感等等角度来为自己制造制高点。

怎样去区分父母是不是真的有能力客观评价你呢?你要看他们是否会认错。父母不是完人,他们也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如果一件事情最终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站在尊重事实的角度他们可能需要暂时忍受自尊自信受损的痛苦,来认可你的正确性。如果你的父母愿意做这样的事情,那么说明他们并不是时刻都想要自私地维护自我感觉。如果他们即使错了还死不承认,或者找其他理由借口来反驳,那么相比起对事实的尊重,对你的认可,他们很可能更在乎自我感觉的良好。

第三,做对的事情,而不是让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

为了迎合取悦父母,许多人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模仿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有时候即使你自己很讨厌他们的方式,却也会因为耳濡目染而无意识地模仿。所以如果父母是喜欢维护自我感觉的人,那么你也很有可能喜欢这么做。如果一个人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时,这个人很可能会毫无进步和成长。成长意味着改变,成熟需要磨练,遇到任何让自己不舒服的事物时,如果只关注自我感觉良好,那么你势必会固步自封,不屑一顾或者逃避掩饰。

不论你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哪一种,我都建议你有所反思,尽力避免。我会很希望看到你可以和他们做出不同的选择,选择那些可能让你暂时感觉不太好,但是对你的成长有帮助的事情。什么才是对的事情?我可以总结出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有利于你培养真自信的是:

  1. 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惜一切代价坚持
  2. 创造能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事物,而不是依赖父母的认可和评价
  3. 学会让自己的感受和喜好主导自己的选择。

父母从未学习过如何让自己在成长和成熟中得到真实的自信,他们只懂得在自大和自以为是中维持虚幻的自我膨胀。这样的虚幻也会被他们投射到你的身上,你会因此失去自我,也变得和他们一样沉迷在自我膨胀和自我否定的共生状态之中。思考,反省,尝试,或者雇佣一位心理咨询师协助你去做这些工作,做个自信的娃。

 
话题:



0

推荐

史秀雄

史秀雄

84篇文章 5年前更新

Steve Shi是一位专注80后90后情感婚恋、心理健康、个人成长等问题的心理学专业人士,同时也是微博、知乎和微信公众平台知名博主。Steve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本科、社会工作硕士学位,师从知名华裔社工教授曾家达博士。参与编写了《知行易径:基础与应用》和《知行易径:应用与反思》两本学术著作,拥有超过1500小时的个案工作经验和超过500小时培训授课经验。目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社工系专业督导,知名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导师,谈性说爱中文网、时尚COSMO等媒体的情感专栏作家。

文章